矫国更俗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匡正国事,改革敝俗。同“矫国革俗”。
出处《战国策 齐策六》:“矫国革俗于天下,功名可立也。”《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》作“矫国更俗”。司马贞索隐:“矫正国事,改更弊俗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jiǎo guó gēng sú
注音ㄐ一ㄠˇ ㄍㄨㄛˊ ㄍㄥ ㄙㄨˊ
繁体矯國更俗
感情矫国更俗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改变风俗。
近义词矫国革俗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妖不胜德(意思解释)
- 鸣锣开道(意思解释)
- 醋海翻波(意思解释)
- 不屑一顾(意思解释)
- 一时一刻(意思解释)
- 防患于未然(意思解释)
- 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(意思解释)
- 惹事生非(意思解释)
- 归十归一(意思解释)
- 东扶西倒(意思解释)
- 大千世界(意思解释)
- 发号施令(意思解释)
- 秽德垢行(意思解释)
- 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(意思解释)
- 生拉硬扯(意思解释)
- 各行各业(意思解释)
- 升官发财(意思解释)
- 忙不择价(意思解释)
- 牛骥同槽(意思解释)
- 汗马功劳(意思解释)
- 天网恢恢(意思解释)
- 性命攸关(意思解释)
- 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(意思解释)
- 半新不旧(意思解释)
-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(意思解释)
- 哀兵必胜(意思解释)
- 走过场(意思解释)
- 望尘靡及(意思解释)
※ 矫国更俗的意思解释、矫国更俗是什么意思由新华字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积不相能 | 积:积久而成的;能:亲善。指一向不和睦。 |
畏缩不前 | 畏惧退缩,不敢前进。 |
犬马恋主 | 喻臣下眷怀君上。 |
顺口溜 | 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。 |
见多识广 | 识:知道。看到的多;知道的广。形容资格较老;经验丰富;知识广博。 |
弦外之响 | 比喻言外之意。 |
形神不全 | 形:形体;神:精神。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。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。 |
晓以大义 | 晓:使人明白。把道理对人讲清楚。 |
辞简意足 | 简:简要;足:充实,完备。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。 |
来踪去迹 | 踪、迹:脚印。来去的踪迹;指人、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。 |
兢兢战战 | 兢兢:小心谨慎的样子;战战:畏惧的样子。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。 |
下临无地 | 临:居高处朝向低处。从高往下看,望不见底。形容地势极其陡峭。 |
知其不可而为之 |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。表示意志坚决。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。 |
望而生畏 | 看着就害怕。生畏:害怕。 |
谠言直声 | 谠言:公正的言论;直:正直的。公正的、正直的、理直气壮的言论。 |
刀耕火种 |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;就地挖坑播下种子。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。也作“火耨刀耕”。 |
动魄惊心 | 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 |
读书种子 |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。 |
子继父业 |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|
不合时宜 | 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 |
精明强干 | 精细聪明;善于办事。也作“精明能干”。 |
足不出门 | 同“足不出户”。 |
出师不利 | 师:军队。利:顺利。出战不顺利。形容事情刚开始,就遭受败绩。 |
欧风美雨 |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。 |
魂飞天外 |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。形容惊恐到极点。 |
举目无亲 | 举目:抬头看。抬头张望;没有一个亲人。形容人生地疏、孤独无依。 |
哀兵必胜 | 哀兵: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。一说“哀;悯也”。怜惜和慈爱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。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;能奋起抗战;必获胜利。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。 |
饿殍遍野 | 殍:人饿死后的尸体。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