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uōduō

咄咄


拼音duō duō
注音ㄉㄨㄛ ㄉㄨㄛ
组合AA式

咄咄

词语解释

咄咄[ duō duō ]

⒈  感慨声;表示感慨;表示责备或惊诧。

咄咄怪事。

tut-tut; threatening; menacing; aggressive;

引证解释

⒈  感叹声。表示感慨。

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严光》:“咄咄 子陵,不可相助为理邪?”
晋 陆机 《东宫》诗:“冉冉逝将老,咄咄奈老何!”
唐 李益 《北至太原》诗:“咄咄薄游客,斯言殊不刊。”
鲁迅 《集外集·斯巴达之魂》:“咄咄危哉!大事去矣!”

⒉  感叹声。表示责备或惊诧。

宋 无名氏 《异闻总录》卷一:“﹝其姊﹞咄咄责妹曰:‘何处无婚姻,必欲与我共一壻?’”
《人民文学》1981年第7期:“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。”

⒊  呼驴马等牲畜之声。

明 顾起元 《客座赘语·鸟兽呼音》:“留都呼马驘驴曰咄咄。”

国语辞典

咄咄[ duò duò ]

⒈  感叹声、惊怪声。

《后汉书·卷八三·逸民传·严光传》:「咄咄子陵,不可相助为理邪?」
唐·袁郊《红线》:「嵩闻之,日夜忧闷,咄咄自语,计无所出。」

英语to cluck one's tongue, tut-tut

分字解释


※ "咄咄"的意思解释、咄咄是什么意思由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年轻人辩论,咄咄逼人,让我想想再回答你提出来的问题。

2.辩论会上,正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。

3.一个号称自由民主的政府,居然不允许人民发表自己的意见,岂非咄咄怪事?

4.或许这又是件自相矛盾的咄咄怪事:我们自己感到形势逼人,时不我待,但我们的社会却发出这种信息,即没有什么可行的方案能取代现状。

5.一个在国内安全措施、审查和互联网管制方面花的钱比军费还多的国家,居然没有能力打掉区区一些贩卖盗版音像产品的网站,真是咄咄怪事。

6.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、咄咄逼人,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,寸土必争。

7.您不知道,沉默包含了多少力量。咄咄逼人的进攻只是一种假象,一种诡计。人们常常用它在自己和世界面前掩饰弱点。真正持久的力量存在忍受中,只有软骨头才急躁粗暴,他们因此而丧失了人的尊严。

8.他是一个自负的家伙,不过他的自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。它不是来源于一种神秘的信仰和深刻的自知,它来源于他相信人们在看他时,会从表面上见到的某种东西;它源于他以一种咄咄逼人的方式,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人的行为举止;它源于他走路时采用的一种固定步态。

9.很多人不懂战略,老是兵来将挡、水来土掩,只有累坏自己。有些情况下,对敌方招式,根本应该佯作不知不觉,广东人叫做老鼠拉龟,让对方无从下手。倘若再咄咄相逼,又失大将风度,只有为之气结。梁凤仪

10.他丹凤流光,他发如瀑布,他松散的衣襟贴着修长的身躯,他整个人都并发出强烈灼目的光彩。他咄咄逼人,他暧昧诱惑,他的薄唇一直浮着难以琢磨的微笑。周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