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ān

比肩


拼音bǐ jiān
注音ㄅ一ˇ ㄐ一ㄢ

比肩

词语解释

比肩[ bǐ jiān ]

⒈  并肩,也比喻地位相等。

比肩而立。——《汉书·路温舒传》
与同郡陆逊、卜静等比肩齐声矣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吾粲传》

shoulder to shoulder;

引证解释

⒈  并肩。

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三人比肩,不能外出户。”
唐 白居易 《长相思》诗:“愿作远方兽,步步比肩行。”
清 吴蔚光 《西江月》词:“对面绣棚坐处,比肩鈿槛行时。”
清 沉复 《浮生六记·闺房记乐》:“遂与比肩调笑,恍同密友重逢。”

⒉  并列,居同等地位。

《后汉书·刘瑜传》:“今中官邪孽,比肩裂土,皆竞立胤嗣,继体传爵。”
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此乃侥倖之徒,不足与比肩也。”
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传·沉佺期》:“语曰:‘ 苏 李 居前, 沉 宋 比肩。’”
清 戴名世 《<齐讴集>自序》:“盖余之志,欲入山穷居,专精思虑,以务比肩於古人。”
陈毅 《游桂林》诗:“西哈努克 亲王为我言,曾游世界诸名胜,无一可与 桂林 相比肩。”

⒊  指地位同等之人。

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祖建隆元年》:“朝廷大臣,皆我之比肩也。”
明 罗贯中 《风云会》第二折:“公卿大臣,皆我比肩,汝等勿得凌暴及动扰黎民。”

⒋  一个连接一个。形容众多。

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,比肩竝起。”
汉 王充 《论衡·效力》:“殷 周 之世,乱迹相属,亡祸比肩,岂其心不欲治乎?”
《北齐书·恩倖传序》:“封王者接武,开府者比肩。”
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正纬》:“至於 光武 之世,篤信斯术,风化所靡,学者比肩。”
宋 司马光 《辞知制诰第九状》:“若以为非臣不可为,则方今辞臣满朝,英俊比肩,举而用之,无不称职。”

⒌  即披肩。

《元史·舆服志一》:“服银鼠,则冠银鼠暖帽,其上并加银鼠比肩。”
原注:“俗称襻子答忽。”

国语辞典

比肩[ bì jiān ]

⒈  并肩。

《淮南子·说山》:「三人比肩,不能外出户。」

⒉  比喻地位或声望相等。

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明诗》:「张、潘、左、陆,比肩诗衢。」
《文选·张悛·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》:「子弟量才,比肩进取。」

⒊  比喻同辈的人。如兄弟、姊妹、妯娌。

《金瓶梅·第六二回》:「中年虽招贵夫,常有疾病,比肩不和,生子夭亡。」

⒋  一个接著一个。形容众多。

《荀子·非相》:「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,比肩并起。」
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正纬》:「至于光武之世,笃信斯术,风化所及,学者比肩。」

英语to be shoulder to shoulder, to be on an equal level with, Taiwan pr. [bi4 jian1]

分字解释


※ "比肩"的意思解释、比肩是什么意思由新华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此时,整个东仑峰山脚,人山人海,比肩继踵。

2.决而出,大千世界何足道哉!大千世界芸芸众生,有修士腾云驾雾、恩怨情仇,有百姓比肩接踵、乐乐而行。

3.你我皆凡人,哪儿来的那么多永远,比肩之后往往是擦肩,该来的、该去的总会如约发生,就像闪电消失后,是倾城之雨洗涤天地人间,就像烟蒂燃烧着的一年又一年,越来越少越来越短,急促促地把你催进中年。

4.大千世界芸芸众生,有修士腾云驾雾、恩怨情仇,有百姓比肩接踵、乐乐而行。

5.人声鼎沸里,你推我,他搡我,我挤人,比肩迭踵,混乱的情形难以名状。

6.一百零一、上百条足有百丈宽的街道纵横交错,南北向的街道两边,一所所高宅大院接踵比肩。

7.以快步执行斜横步的目标:在于展现对角线运动时流畅的缩短快步与与比肩内更大的曲绕,当内外方前、后肢交叉越过时要维持平衡与弹力。

8.集市上比肩迭迹掎裳连襼屯街塞巷,卖小玩物的、杂耍的、闲逛街的,人声鼎沸,十分热闹。

9.黑鹰堂这一天是张灯结彩,披红挂绿,前来祝寿之人比肩接踵,络绎不绝,数百酒桌座无虚席,所收贺礼珍宝奇物更是不计其数。

10.天色刚黄昏,全城各地的百姓就开始往主街上涌动,偕老带小,呼朋唤友,三五成群地出来观赏花灯,一时间主街的人潮越来越汹涌,一片地比肩接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