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jīng cū
注音ㄐ一ㄥ ㄘㄨ
⒈ 亦作“精麄”。亦作“精麤”。
⒉ 细微和粗大。
⒊ 精密和粗疏。
⒋ 精良和粗劣。
⒈ 亦作“精麄”。亦作“精麤”。
⒉ 细微和粗大。
引《礼记·乐记》:“礼乐偩天地之情,达神明之德,降兴上下之神,而凝是精粗之体,领父子君臣之节。”
郑玄 注:“精粗,谓万物大小也。”
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夫精粗者,期於有形者也……可以言论者,物之粗也,可以意致者,物之精也。言之所不能论,意之所不能察致者,不期精粗焉。”
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终始古今,深观时变,察其精粗,则天官备矣。”
⒊ 精密和粗疏。
引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布帛精麤不中数,幅广狭不中量,不粥於市。”
唐 韩愈 《示儿》诗:“来过亦无事,考评道精麤。”
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道无精粗,人之所见有精粗。”
⒋ 精良和粗劣。
引《管子·地图》:“人之众寡,士之精麤,器之功苦尽知之,此乃知形者也。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吴失》:“不辨人物之精粗,而委以品藻之政。”
宋 俞文豹 《吹剑录》:“木石精麄,随宜而已。”
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选择精粗,揣量肥瘠,若屠肆之鬻羊豕。”
⒈ 精密粗疏。
引《史记·卷二七·天官书》:「深观事变,察其精粗,则天官备矣。」
⒉ 比喻大小。
引《礼记·乐记》:「降兴上下之神,而凝是精粗之体。」
《庄子·秋水》:「夫精粗者,期于有形者也。」